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护理部主任 凌云霞
责任制排班是针对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转变相互匹配的排班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治疗要求,将不同层级、不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分组、分层排班,分别负责一定数量的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提供连续、全程的整体护理服务的一种排班方式。
认识“责任制排班”
责任制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即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专人负责全面计划和实施护理,强调心身整体护理,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全面了解,以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使之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莉迪亚·霍尔首先提出责任制护理,50年代后期在美国明苏大学医院首先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发展和实施。到70年代,欧洲各医院得到广泛采用推广。1984年我国南京开始由点到面地逐步实施。目前我国各大医院正稳步发展。责任制排班是针对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转变相互匹配的排班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治疗要求,将不同层级、不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分组、分层排班,分别负责一定数量的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提供连续地、全程的整体护理服务的一种排班方式。在责任制排班中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和使用,责任组长采取竞聘形式产生、护士长任命,负责小组护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护士又分为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每名责任护士分管小组内不同数量的患者(负责床位不超过8张为宜),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护理程序,对每位患者进行连续、有效的、全面的护理。
责任制排班的原则
满足需求原则
满足需求是指各班次的护理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完成所有当班护理工作,从整体护理层面上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也就是以病人最需要的护理服务即为护士的工作内容,以病人最需要的护理服务时间为护士的工作时间,以达到护理服务目标为准则,结合护理工作24小时不间断的特点来进行排班。
互补增值原则
根据每班次需要的护理人力、工作时数及工作规律,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为病人及时提供护理服务,合理搭配各层次护理人员,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甚至性格搭配,这样对学历、资历、能力和体力上的互补,增强整体能力和水平。排班时,还应依据本护理单元每天护理工作量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动态调整。包括病房当日实际开放床位数、病危人数、手术人数、治疗量、分级护理工作量等的需求以及当班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能力等。
结构合理原则
结构合理地对各班次护理人员进行搭配是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其基本要求是:①做到各班次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科技术水平相对均衡,尽量缩小各班次之间护理人员在技术力量上的悬殊,确保各班护理质量;②保证每个护理班次都有能够处理临床护理疑难问题的资深护理人员,避免因人力安排不当出现的护理薄弱环节,确保各班护理安全。
分层管理原则
分层管理暨可保证护理质量,又可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在责任制排班中高年资、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承担专业技术强、难度大、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低年资、能力较弱的护士承担常规和一般病人的护理工作。前者在工作上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有利于年轻护士的成长,对后者而言营造了学习、锻炼的氛围和发展空间,使年轻护士勇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这样可以从职业成长和护理专业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有着重要的意义。
均衡平等原则
按照病人不同时段的护理需求计算各班工作量,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以保证各班次工作量基本均衡,护理工作量大的岗位、护理工作忙的时段,应增加人力,使病人得到及时、满意、周到的服务。根据护理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各班次和节假日值班护理人员。在保证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前提下,尽量做到各岗位轮转机会均等,使各类人员的工作不重叠、互不干扰,护理人员人人都能充分发挥效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责任制排班与功能制排班的区别
功能制排班
功能制护理是把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分为若干部分,未能将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措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工作整合在一起。功能制排班按岗位对护士工作分配,一般由办公班、药疗班、治疗班、临床班、中班、前夜班、后夜班组成。白班有4~5名甚至更多的护士,而中午、夜间只有一名护士值班。
责任制排班责
任制排班中管床护士相对固定,每个责任护士负责≤8病床(根据科室的病人情况安排负责床位数,以≤8病床为宜),为病人提供连续性、系统性的治疗与生活照顾,增加中午班及夜班的护理人员。
责任制排班不仅仅是一种排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一次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重新整合:
①实现对护士的分层管理,根据病人的需要,合理地整合、配置不同层次的护士人数,将不同职级的护士搭配成组共同值班,明确各级护士职责,设立总责任护士或责任组长,实行小组包干负责制。
②强化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责任和技术的环节管理,保证了护理质量。对各班职责进了行调整,强调高年资护士的责任及管理,不再是单单注重工作量,而是改变以前不管是老护士还是新护士,同一个班次做相同的事情,真正实现层级管理,为病人提供一个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③它在排班中融入以人为本、关爱护士的理念。责任制排班调整班次为三班,工作时间较为集中,利于护士的学习及生活,较之功能制排班,让护士感受到更加的人性关怀,极大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责任制排班的意义
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不仅仅是强化基础护理,而且是要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包干负责制,以改变护理分工方式。责任制排班实施责任护士负责制,护士相对固定,每个责任护士负责≤8张病床,有利于护患沟通,增加患者的归属感、安全感,使护士以患者为中心得以真正落实,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满足其身体、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要,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要求。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①在责任制排班中责任组长是由一名高年资、有实践经验的护士担任,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组织和管理能力及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较好地处理护理疑难问题;能及时检查本组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对当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使护理工作质量得以及时、持续性改进。
②危重病人是责任组长重点负责的对象,确保危重病人的评估、护理措施的及时落实。
③责任组长跟随医疗查房,不断增加专业知识,从而能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更准确地观察病情。
④责任护士对病人的病情了解更清晰,避免护士对病情了解不全面或时段脱节现象。
⑤责任制排班均为新老护士2人搭配,能做到双人核对,提高护理工作安全及质量,减轻年轻护士和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
有利于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在责任制排班中将不同工作能力、职称的护士进行分层排班,责任组长进行竞选,使不同层次的护士都能谋其位、展其才。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新老搭配,通过调整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同时中午、夜班均是新老两名护士搭配值班,增加了中午、夜班繁忙时段的人力,使人力资源均衡。同时在责任制排班中每天的交接班次数只有3次,减少了工作的交叉及重复,使护理人力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有利于提高医护协调配合度
由于各班次职责的动态调整,工作量相对均衡,护士执行医嘱及时高效,医护工作配合更为紧密和协调。责任组长参与科室主任每天早上的查房,及时从专业观察的角度向医生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为医生制定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这样协调的医护配合促使医护关系的改善,提升患者对医院医疗工作的整体认可度,为医务人员开展工作创造更为良好环境。
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责任制排班,充分发挥了不同层次的护士的积极作用。通过竞争上岗的责任组长,要求具有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临床工作5年以上,需具有扎实医学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技术操作、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协调、教学能力。通过竞争上岗,让她们意识到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拓宽学科知识面。这样高年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传、帮、带的的骨干作用,使低年资护士在高年资护士的具体指导帮助下,有专业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排班中的新老搭配,不仅使护理技术力量得到均衡搭配、强弱互补,有效地解决护理工作中碰到的难题,保证护理安全。
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责任制排班体现护理管理的层级性和排班的连续性两大特点。将不同职级的护士配置到各组共同值班,设立总责任护士(或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明确各级护士的职责,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组长除完成所负责病人的所有工作,还要负责检查本组病人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护士由单独承担责任和风险变为由小组团队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变为过程控制,可以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